< 1 Min Read
以人为本的护理的中心点处于通过满足失智症人士的心理需求来提升他们的身心状态。
以人为本护理简介 (英语视频)
源自:护联中心
这段视频包含了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来满足五种心理需求,并展示了如何在不同的情境引用以人为本的护理。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护理(英译Person-Centred Care)?
以人为本的护理是一种以失智症人士为中心并了解如何支持他们提升生活素质的理念。
我们在照顾失智症人士时,偶尔会很难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表现出某种行为,或者做出某些与日常作息相关的决定。
以人为本的护理侧着重于:
- 将每位失智症人士视为:
- 一个受重视的肢体;
- 有独特的经历、日常习惯、个人偏好和需求;
- 以自己的方式体验人生;
- 认为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 通过以上所列的几方面来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
以人为本的护理与医学护理模式不同,后者:
- 仅仅将失智症人士视为需要被医学专人护理的病患者;
- 专注于失智症人士的个人卫生和避免他们受伤和被伤害;
- 不顾虑患者的独特经历、日常作息和个人偏好;
- 忽视患者的个人心理需求。
以人为本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在一个人的智力逐渐退化时,继续维护他的人格。
我们如何达成以人为本护理的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满足失智症人士心理上五个层面的需求来达成目标。
湯姆·蓋蒂博士(Thomas Kitwood)使用“爱之花”的模式来展示了每个人,包括失智症人士,都有的心理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安慰、依附、接纳、参与、身份和爱。
我们可以在看护失智症人士的当儿尽量满足这些需求。
失智症人士的心理需求
- 爱: 爱是这个模式的源头。
- 安慰:需要与他人亲近、感受温情、安抚焦虑、减轻痛苦和悲伤,并通过他人的同理心和支持取得安全感。
- 依附:需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
- 接纳:需要归属于一个社群,并与社群交流、互动。
- 参与:需要以某种形式参与活动来发挥个人的能力和技能,来达到有意义的成果。
- 身份:需要有自我意识,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这些方面是由个人的过去和生活中所扮演的多种角色(例如工作人员、伴侣、孩子或朋友)来定义。
当这些需求被满足后会有什么结果?
- 感到被爱。
- 提升自我价值。
- 体验到个人掌控和被赋权。
- 身心健康得到改善。
十项以人为本的关键原则:
- 非判断性的接受个人的独特性。
- 尊重每个人过去的经历并向他们学习。
- 意识到个体都有情感、社交、身体和精神上的需求。
- 沟通时需有灵活性、横向思维和接受其他人的观点。
- 促进依附意味着保证个人感到被喜爱和被接纳。
- 建立归属感并了解我们在群体内的位置以及其群体对我们的期望。
- 尽量提升个人贡献的自由并除去不必要的控制。
- 让自己接受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并珍视他们所给予的贡献(也就是说,允许失智症人士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以某种方式在一个关爱的环境里做出贡献)。
- 建立和保持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保护他人被欺凌、剥削及滥用职权的行为。
- 着重于正面的影响——关注他人的办事能力和所能够成就的事情。
以人为本的护理 – Alzheimer’s WA (英语视频)
×
告诉我们如何改进?
1. Kitwood, T. M. (1997). Dementia Reconsidered: The Person Comes First. Open University Press.